辽宁日报 |勇立潮头谱新篇 —鞍山市深耕制度创新构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

2022-01-21 浏览次数:


辽宁日报 |勇立潮头谱新篇 —鞍山市深耕制度创新构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(图1) 

(图为迈格钠磁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角)

鞍山市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,将高水平制度创新成果与高质量发展项目同等对待,以制度创新为灵魂,强化内涵支撑,激发内生动力,以市域治理体系建设作为总牵引,为全市上下开展制度创新提供目标和舞台。牢固树立“整合优化、系统集成”理念,激发主动进行制度创新的活力,聚焦重点领域突破,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工作理念再造,牵动各领域工作主动向管根本、管长远的制度手段靠拢。


高水平制度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。2021年,鞍山实际到位内资增幅全省第一;全年新增市场主体5.44万户、“个转企”1007户,增速均居全省前列;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、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27.6%和2.3倍。


培育制度创新土壤 激发制度创新活力



在推动振兴发展新突破的新征程中,鞍山市深刻认识到,高水平制度创新成果与高质量发展项目同等重要,开展制度创新不是简单发文件,不是某一项专项行动,应是在工作实践中摸透规律的基础上,对需要明确的标准、流程、规则制定规范,管根本、管长远,常态化解决一类问题,通过尊重规律建章立制,把主观干涉降到最低。


开展制度创新,鞍山市以市域治理体系建设为总牵引,积极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工作理念再造,为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开展制度创新提供目标和舞台,培育制度创新土壤,形成制度创新浓厚氛围,激发制度创新活力。全市着力推动建立以党建为引领、以智能化为支撑、以城乡网格化为基础,融合党务政务服务为一体的“上下互动、左右联动、整体推动”的市域治理体系,构建“人人有责、人人尽责、人人享有”的市域治理共同体。


为此,鞍山市成立了由市委、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市域治理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,制定出台“1+1+N”系列制度性文件,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市域治理的各方面和全过程,推动党政运行体系结构再造、流程再造、机制再造,打破行政壁垒,破除各自为政的障碍,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,践行为民服务宗旨。在市、县(市)区、乡(街道)三级分别成立市域治理中心,与党群服务中心、政务服务中心一体化运行,采取“治理中心+部门进驻”方式;在村(社区)设立市域治理网格化工作站,与基层党群服务中心、政务服务中心一体化运行。


鞍山市以智能化为支撑,通过制度手段开辟数字赋能市域治理新渠道。全市以数字鞍山建设为牵动,统筹推进“一网通办”“一网统管”“一网协同”“一屏指挥”改革,用前沿技术推动治理手段、治理模式、治理理念创新。其中,“一网通办”主要是解决服务层面的问题,让企业、群众“最多跑一次”;“一网统管”主要是解决党务政务运行层面的问题,实现协同高效处置一件事,让党政部门“最多跑一次”;“一网协同”主要是构建互联互通的完整系统,实现市域治理各类事项进行智能管理;“一屏指挥”主要是实现应急管理提质升级,第一时间化解风险隐患和矛盾纠纷。


鞍山市以网格化为基础,夯实基层治理根基。全市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中的领导作用,按照“全要素、全领域、全覆盖”的要求,以“五治融合”(政治引领、法治保障、德治教化、自治强基、智治支撑)为目标,以10户至20户为最小单元组建三级城乡网格,由社区(村)党组织书记、社区工作人员、党小组组长、退休老党员、各类志愿者等任网格员,把党务、政务、服务各项工作融为一体,构建起“一网兜起大小事”的网格化治理格局。目前,全市网格员队伍总人数达到6.7万余人。


搭建“三篇大文章”制度体系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



为扎实做好结构调整“三篇大文章”,融入“数字辽宁、智造强省”建设,鞍山市立足资源禀赋、产业基础,重新梳理了“老”“原”“新”12条产业链和4个产业集群,形成了“12+4”的产业发展蓝图,积极推动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建链、补链、延链、强链,持续谋划内涵广泛、绿色低碳、内生动力强劲的高质量项目群。


鞍山市成立了由市委、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产业链工作领导小组、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、新兴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和分管副市长负责的20个工作专班,实行主要领导月调度、分管领导周调度、重点工作群内日调度的调度机制,形成层层有任务、层层有责任、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。并建立“一条产业链、一位市领导、一个专班团队、一个主导区域”的“四个一”工作机制,完善目标考核与评价考核相结合的绩效考核机制,以考核激发干劲、推动工作、促进落实。


在做好结构调整“三篇大文章”的过程中,鞍山市在开发园区管理、对外开放、科技支撑等方面全面搭建制度创新体系,积极推动主导产业延链建群,加快新旧动能转换。

完善开发园区管理制度体系。研究制定了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实施意见,设计员额薪酬总额与绩效考核挂钩制度、有序剥离社会管理职能、创新运营模式、完善财税管理体制等多项具有较强突破性的制度框架。


完善对外开放制度体系。深度融入“一带一路”建设,鞍山经济开发区等4个园区成为国家级或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,西柳海关监管场所、国际物流园投入使用,西柳获批东北地区唯一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。同时,主动融入沈阳现代化都市圈,与本溪、辽阳签订《协同发展高层会商备忘录》。


完善科技支撑制度体系。制定出台强化科技战略支撑的实施意见、大型仪器共享券实施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创新文件。去年全市合计转化科技成果110项,新增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11家,市级研发机构29家,全市新注册科技型企业120家,新增雏鹰、瞪羚企业45家,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520家。


完善绿色发展制度体系。制定出台“双控”考核体系实施方案、遏制“两高”项目盲目发展实施方案,对全市31个重点用能单位进行“一企一策”的节能诊断。同时,建立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制度体系,启动碳达峰行动方案编制,推进工业企业技术改造、数字改造、节能改造、减排改造,每年安排1.4亿元财政资金补贴,目前“四改”项目库入库项目663个。


完善“双鞍”发展常态化制度体系。鞍山市与鞍钢建立“双鞍”融合高层会商机制,推动一批“双鞍”重点事项达成共识,协调解决“双鞍”融合存在问题,建立“双鞍”融合谋划项目库,与鞍钢共建西鞍山铁矿采选等重点项目4个,计划投资230亿元,吸引52户鞍钢产业链供应链企业落户鞍山。


完善新时代“三农”工作制度体系。制定出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意见、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暂行办法、支持城市人才、资本、技术下乡驱动乡村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制度性文件。同时,复制鞍山海城市农村宅基地改革成功经验,探索推广“迁村腾地”“投资绿卡”等七种有效盘活模式,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各项制度,累计成交金额达12.6亿元。



打造“鞍心”营商品牌 形成兴业生态



去年7月初,鞍山经济开发区一宗土地被鞍山贝达实业有限公司摘牌后,鞍山市相关部门迅速与该公司签订《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》,核发《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》等,企业实现了“拿地即开工”,赢得了领跑先机。


这是鞍山市在全省率先试行的“标准地”出让改革举措,解决了企业建设项目评估时间长、服务费用高等问题,赢得了投资者广泛好评。


鞍山市把解决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当作制度创新的着力点,聚焦重塑法治环境、显著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等重点,坚持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目标,推动形成“鞍定”“鞍易”“鞍稳”“鞍全”“鞍居”为核心内涵的“鞍心”营商品牌,全力打造“办事方便、法治良好、成本竞争力强、生态宜居”的营商环境。


重塑法治环境。鞍山市颁布实施《鞍山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》,出台《鞍山市建设良好法治营商环境23条》,创建府院联动的企业诉求处理制度,法院系统形成司法规范化“正面清单”60条、“负面清单”24条;检察系统作出“十必做十不做”承诺,建立民营企业法律服务制度;公安系统推出建设良好法治化营商环境18条,创建涉企案件侦办“微制度”,累计侦破涉企案件80余起。


重塑社会信用体系。鞍山市坚持以依法合规、保护权益为原则,规范和完善失信约束制度,启动《鞍山市社会信用条例》立法工作,出台《鞍山市信用联合奖惩行为清单》《鞍山市信用联合奖惩措施清单》,建立失信联合惩戒“双清单”制度,实施分级监管,有序健康地推进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。推动政府失信整治常态化,组建工作专班,对“净地不净”、招商引资承诺政策不兑现、税费奖补政策不兑现和政府欠款等4个失信问题开展整治攻坚,在2020年对政府及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、中小企业无分歧账款10.75亿元全部清零的基础上,2021年继续推进解决欠款上亿元。


显著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。鞍山市制定了《鞍山市打造成本竞争力强营商环境2021年度行动计划》,出台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30项措施,在14个重点领域推动政策红利直达市场主体。


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。鞍山市制定出台“钢都英才计划”若干政策2.0版、人才新政36条及《鞍山市柔性引才实施办法》《鞍山市高层次人才认定实施办法》,编制《“十四五”人才发展规划》,人才政策和体制机制更有吸引力。实行“钢都英才卡”“千山友谊卡”制度,为高层次人才提供贴心服务,组建人才服务工作站,“一站式”开展政策落实、服务保障等工作。


激励担当作为 完善干部任用制度



提拔和进一步使用在疫情防控、脱贫攻坚等重大任务中表现突出的干部195人;将2名表现突出的乡镇长越过“党委书记”台阶提拔到县(市)区党政班子;重新起用31名处分期已满、表现优异的干部……


去年以来,鞍山市对选人用人机制进行再优化,不断激励全市各级党员干部在“抓发展、促振兴”中坚定信心、重燃激情、提升能力、担当作为。鞍山市制定出台了加强干部队伍建设“1+4”系列文件,完善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制度体系,对“树立正确用人导向以及能力建设、培养年轻干部、工作实绩考核、容错纠错”等工作逐一补短板、建制度,着力建设一支适应振兴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。


其中“1”是优化选人用人机制若干措施,主要是树立以干成事论英雄、以解决实际问题论能力、以高质量发展项目和高水平制度创新成果论业绩的鲜明导向。“4”分别是加强领导干部能力建设若干措施,主要强化思想淬炼、强化政治历练、强化实践锻炼、强化专业训练。出台加强年轻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,明确提出实施年轻干部配备“十百千”工程,到2022年年底,全市42岁以下正处级领导干部将达到30人,40岁以下副处级领导干部将达到100人,35岁以下正、副科级领导干部将达到1000人;工作实绩考核实施办法,进一步突出考核的导向性;容错纠错办法,主要是对受到诬告或失实举报的干部建立澄清制度。


鞍山市还创建干部、企业、群众、党组织“四结对”工作机制。全市制定出台《关于开展干部、企业、群众、党组织“四结对”互帮互助工作的实施方案》,推动党史学习教育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常态化、制度化,创新构建“党员干部与企业结对”“机关干部与群众结对”“企业与村(社区)结对”“上级党组织与基层党组织结对”四项制度,制度化回应解决群众、企业、基层“急难愁盼”问题。


目前,全市1178个村(社区)党组织已与市委工作部门、市直党组(党委)和县区党组织完成结对;全市37622名帮扶干部已与42495户困难群众完成结对;81家产业链重点企业、相关领域龙头企业已与市级领导完成结对;290家重点企业已与县处级领导完成结对。


勇立潮头谱新篇,鞍山正以高水平制度创新全力促进高质量发展。